如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一些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些技术。由于对新技术知之甚少,导致普通人的这种“技术和我无关”的恐惧正在增加。这是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他在《大西洋月刊》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技术偏爱暴政》里,解释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编译了文章内容。
赫拉利认为,“技术恐惧”有点儿类似“知识焦虑”。两者的区别是,人们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而且当人们知道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的时候,这种焦虑反而会渐渐平息。但在赫拉利看来,技术恐惧反而会让普通人觉得自己和未来渐行渐远,毕竟目前的科技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
面对这种技术恐惧,赫拉利认为,与其对未来感到焦虑和不安,不如先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被“科技化”到哪一步了。如今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交出自己的部分数据,而原本我们应有的一些能力,却在一次次更方便的选择中被削弱了。比如,当你有了问题时,你是先自己思考一下,还是先去求助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通过算法给出的结果,是否影响了你对答案的判断?再比如,视频网站和音乐网站给你推荐的节目,你会完全拒绝它们的“安利”吗?又或者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要拒绝算法诚心实意给我们的推荐呢?是为了所谓的“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的幻觉吗?总之,赫拉利认为,不管是抵抗还是拥抱人工智能和未来的技术,最重要的是不能丧失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我意识。
此外,赫拉利建议,在开发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尽快弄清楚人类智能的运作方式,尤其是人类思维中积极的一面。因为人工智能是人类设计的,想要不走弯路,人类就先要认清自己。另一方面,要规范数据的所有权,数据和信息是当今的重要资产,但是人类目前还缺少管理和规范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的经验。赫拉利认为,规范数据这项资产,需要全人类的努力,不只是科学家,还包括哲学家、律师,甚至艺术家也要参与进来,去思考“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历史学家赫拉利对“技术恐惧”的理解,以及他给普通人的应对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TATA木门818静音日 解码千万家庭的新静界 重塑美好人居基石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