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编译了《观察家报》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人们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很多都有某些方面的精神疾病。正因为如此,艺术家经常给人以一种不同常人的感觉,他们往往会做出不被人理解的惊人举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梵高。梵高曾经割下自己的耳朵,画了一张自画像。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也曾自愿住进精神病院。
所以,才有一种说法,躁狂抑郁多才俊。这个判断也得到了一些心理学家的支持。他们把创造力和躁郁症联系在一起,认为躁郁症和艺术气质在很多方面是重叠的。
但是,在最近的一个主题是“创造力与疯狂”的研讨会上,一些心理学家们对这个成见提出了挑战。他们不认为创造力和躁郁症之间有什么联系,“艺术家们通常认为,他们的心理问题源于他们是艺术家这一事实,但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可能和其他人一样,只是碰巧出现在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
前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斯伯格(Albert Rothenberg)说,艺术家和精神病理学之间的研究之所以这么多,一个原因是,这种研究“过于简单化”,因此很容易做,而且还会引起很多关注。但是,这些研究的缺陷很明显:比如,让人印象深刻的更多是知名艺术家们的奇闻异事;再比如,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都很少,而且缺乏对照组研究。
罗斯伯格正在参与一个叫“创意过程研究”的项目,这个项目研究的是人在文学、艺术、科学方面的创造力过程。他在研究中甚至发现了相反的现象,精神疾病会“限制创造力”,而不是促进它的形成。罗斯伯格为艺术家们抱不平,“创造力和精神疾病根本没有关系,可艺术家们却要忍受这种不科学的观念。”
总之,类似于不疯魔不成活、躁狂抑郁多才俊这样的说法,其实更像是一个容易被接受的传播现象,而不是一个得到验证的科学现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TATA木门818静音日 解码千万家庭的新静界 重塑美好人居基石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