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有些能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有些则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后者被心理学家称为认知扭曲。美国心理咨询师大卫·D·伯恩斯曾总结出了10种认知扭曲,比如,“不是0分就是100分”的极端思考方式,没有充分证据就妄下结论的“以偏概全”等。在日本行为科学管理专家、企业顾问石田淳看来,10种认知扭曲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应该”(Have to)的思考模式。他在新书《行为科学的魔法》中,解释了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了改变的建议。
这种思考模式指的是,人们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但这种陈述方式会让你产生压力和怨恨。虽然它一时激发了你,但最终你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石田淳认为,如果你在面对事物时,习惯了“我应该这样做”的思考模式,无论你做什么事,都会做不好,原因是你的练习不会持久。人们的行为由大脑指挥,然而,大脑是以情绪而非思考为指令的,然后再向全身发出信号。在“我应该这样做”的思考模式中,常常隐藏着“其实不想做,但还是得工作/读书”的情绪。于是,大脑会对你的情绪作出单纯又直接的反应,这就是你不会持续练习的理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确的、应该去做的事经常无法开始、无法持续,如果是令你开心的事,就会马上开始,而且一直都能持续。石田淳认为,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就是因为后者能让你开心。他建议,当我们开始着手某项事务时,如果将“应该、不得不(Have to)”转变成“想要(Want to)”,就会开始行动,而且能够持续。他介绍,行为科学管理其实就是将练习游戏化,一方面你要让自己变成“游戏”设计师,创造一个“练习得越多、结果就会越好”的游戏,创造出让自己开心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也要让自己成为玩家,在练习中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TATA木门818静音日 解码千万家庭的新静界 重塑美好人居基石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