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将“游戏成瘾”(GamingDisorder)列为精神疾病(ICD编码为6C71)。
相关规定今日起正式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正式纳入医疗体系。
如何界定游戏成瘾
日常语境里的“瘾”是指,即使知道某个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仍然持续地重复这种行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对某些事物有些难以割舍的瘾,这种瘾一般没什么危害,还给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说起成瘾,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成瘾,比如海洛因、可卡因、酒精等等。现在,赌博、电子游戏、购物等引起的行为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然而,医学意义上的成瘾,则往往会对患者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要想界定正常的上瘾和病理性的成瘾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诊断标准的意义就在于界定出异常的行为。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提示,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在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存在渴求、耐受和戒断症状,也都可以引起患者内心的苦恼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脑影像的研究也提示了游戏成瘾和物质成瘾的类似脑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有电子游戏成瘾问题的人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的青少年人群中,游戏成瘾已经成了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这些因素都支持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与行为障碍的正式诊断。
ICD-11提出了游戏成瘾的3条诊断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WHO强调,“为了确定诊断”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同时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两大标准意见不同
今天正式生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意味着游戏障碍和酒精、毒品一样,被列入“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障碍”分类。既然是一种病,那么针对这种疾病的任何治疗方式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去年底,ICD-11初版刚一发布,就引发了各界激烈的争论。有相当多的临床医生和家长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过早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目前国际上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前面提到的ICD,另一个是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发表的《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DSM)。2013年发布的DSM-5虽然首次单独设立了“行为成瘾”的分类,但是并没有把游戏成瘾列为正式诊断,而是把它列在了附录的“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的精神障碍”中。DSM-5认为,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证研究来确定统一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玩游戏到何种程度应列为成瘾也缺乏共识,因此建议应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
- 2025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将启幕 带你解锁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