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医疗越来越普及。但是《纽约客》的一篇文章说,数字化医疗反而给医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说,过去十年,90%以上的美国医院都用上了Epic公司提供的医疗系统。Epic公司是美国医院最大的电子病历供应商,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的健康信息都储存在Epic系统上。而且,美国医保范围内的12家综合医院、几百家诊所,以及在这些医院工作的员工,都要用Epic软件。这本来是一件提高效率的好事,但有了准确的病历之后,医生不仅效率变低了,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
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医生用电脑工作的时间,是他们面对面给病人看病的时间的两倍。在医院里,医生一半的时间都面对电脑屏幕,而不是患者。而且,医疗人员也很难搞懂复杂的辅助医疗软件,和医生写的简明的笔记相比,电脑给出的详细报告缺乏重点,并且需要很多时间去总结。因此,医疗软件和电子病历不仅没提高效率,反而增加了工作时间,还引发了更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
什么是职业倦怠呢?根据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安·马斯拉奇(Christina Maslach)的多年研究,职业倦怠有三种感受,分别是情绪疲劳、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缺失。马斯拉奇和团队调研发现,医生的职业倦怠在过去十年中迅速上升,在2011年,46%的医生有职业倦怠的感受,在201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4%。马斯拉奇的团队还发现,最影响倦怠程度的因素之一,就是医生花了多少时间盯着电脑屏幕。
另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那些得了15种住院常见病的医保患者,他们在医院进行医疗数字化之后30天的死亡率变化。结果在调研的第一年里,医疗软件每增加一项新功能,死亡率增加了0.11%。不过,在这之后的每一年,每增加一项功能,死亡率会下降0.21%。因此,文章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学习新事物需要时间,数字化医疗或许在短期会给医生带来困扰,但确实会提高医疗的便利性,并且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文章针对目前的情况提供了两个建议。一是从软件入手,如今大多数医疗软件都很复杂、很专业,文章建议这些软件要更加个人化,在设计上要让人更容易上手。其次是在电子化和临床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因为调查已经表明了,屏幕使用时间和医生的职业倦怠是正相关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
- 2025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将启幕 带你解锁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