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作家都走进了大学,给大学生讲授写作经验。比如,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课,阎连科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授。作家毕飞宇也在南京大学为学生们解读小说。2017年毕飞宇的小说讲稿被整理成《小说课》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接受公众号“外滩教育”采访时,毕飞宇谈了他对写小说和文学教育的看法。
首先,毕飞宇说,他很在意一个词,叫“逐字逐句”。他写小说的时候,不是一段一段地写,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因为小说家“不能忽视任何细节,我们要落实,要一砖一瓦,这里少一块砖头,那里少一条钢筋,是要出大事的。如果你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写一部伟大的小说,可是,这个小说没有人物,没有结构,没有背景,没有语言,天下没有这样的小说”。
其次,毕飞宇认为,所谓的文学教育,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培育。“写小说当然存在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那就是抓住人物,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物,它是具体的,形象的。”毕飞宇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举例说,《局外人》在推进的时候,“一切都围绕着那个叫默尔索的男人。围绕着他的动态、他的感受、他的内心,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所谓的情节”。通过这些情节,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荒谬。整个思维方式就是演绎的,它很具象,这个具象就是默尔索这个人。因为具象,文艺美学就把这种思维方式命名为“形象思维”。可以说,小说更多地是在刺激想象,也就是形象思维。
另外,毕飞宇还谈到了中学的写作教学。他认为,中学生练习写作文,重点不是训练写作能力,而是训练孩子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作文写作有它的硬性要求,那就是你可以用一千字完成你的逻辑系统。有能力去完成这个逻辑系统,你就具备了社交与工作的能力。”毕飞宇说,你可以想一下,假如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只会表达简单的判断,而不能完成一千字的逻辑体系,是没办法走入社会的。
所以,练习写作文不是写文章,更不是写小说,而是练习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和将来当不当作家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
- 2025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将启幕 带你解锁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