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路上跑着的韩系新车越来越少,也就一些老旧的伊兰特出租车仍在运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韩系车在中国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依次为7.35%、4.63%、4.98%、4.7%、3.8%和2.4%。
而在今年1月份,韩系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仅为1.7%。
近日,@新浪汽车发布了话题#韩系车为什么在中国越卖越少#,引起了不少网友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虽然众说纷纭,但大家还是对其中一些原因达成了共识,总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原因是2016年萨德事件,导致国内消费者对韩系车的好感度直线降低,消费欲望大降。
根本原因还要归结到韩系品牌自身之上。萨德事件后,韩国人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欧美和印度市场,在中国市场算是彻底“躺平”,多款主销车型不给更新,比如鼎鼎大名的“屌丝三宝”中的起亚K5和索纳塔,都是拖了近10年才换代,这在快节奏的当下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产品跟不上,运营也不上心,经销商纷纷倒闭,自然就陷入到恶性循环,越卖越少。
重要原因是国产车的崛起。韩系车份额大降,其中绝大多数被自主品牌吃了下去,如今的韩系车论品牌价值不如美日欧,论性价比不如自主,不上不下,自然会被蚕食。
目前韩国人想要重拾国内市场份额,加快产品投放节奏、启用全华班中国高管、剥离东风组建“悦达起亚”都是其中的一些措施,但对于已经失了人心的市场,想要回来重回巅峰只怕是难上加难。
近日,又曝出了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或停产的消息,这对于目前的国内韩系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韩系车的下场,说不定会比目前的法系还要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TATA木门818静音日 解码千万家庭的新静界 重塑美好人居基石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
- 聚焦首届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从政策到实践,破解“好房子”落地密码
- 从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看家居产业升级:政策锚定方向,协同重塑价值
- 第十届静音日启动!TATA木门主办美好人居国际论坛重构美好人居新路径
- 第十届818静音日启幕!TATA木门以三大行动锚定美好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