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汽车行业全球“大缺芯”,也印发业内持续关注。而丰田、本田、福特、奥迪等全球车企,甚至已达到了因缺芯减产、停产的地步。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络盛传"欧美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的消息,据称欧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报告,美国和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全部停止向中国汽车厂家提供芯片。在消耗完现有的存量后,中国汽车将进入大面积停产状态。
报告称,迫于现实的压力,这些欧美车载半导体主要供应商选择了与美国站在一起。虽然中国在车载半导体的IC设计、封装测试、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但在一定时间内,还必须依赖这些巨头。
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被迫进行调整,特别是以德国为主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做出两种方案。
一种方案是彻底退出全球的最大汽车市场;一种方案是把中国的业务和全球的业务进行分拆,使中国业务更加独立于全球业务,采取双系统的做法。
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尝到了关键零部件中断的滋味。半导体短缺,会立刻造成中国某地生产工厂停产。要恢复到正常水平,通常需要9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事实上,完全断供中国汽车芯片的局面,可能不太会容易出现,对于多家合资品牌车企来说,中国是其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停产,对于其集团整体影响颇大。
此前,汽车缺芯情况初现时,大众中国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的确受影响,但问题并不严重,而且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不过,中国自主品牌98%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于欧美供应商,在货源受限的情况下,将进入无限期停产状态。
半导体总成的前十大供应商:恩智浦、瑞萨电子、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博世、德州仪器、安森美、罗姆半导体、东芝、亚德诺,掌控了全球车载半导体市场的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今,随着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对于国产汽车芯片来说,同样是次机会。因为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国内车企会把目光转移到国产汽车芯片上来。而今后,汽车芯片国产化,能够迎来怎样的发展,值得行业人士密切关注与思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超级精灵再进化 smart发布EHD超级电混技术:每一程,比增程更成
- 锚定“好房子”战略 TATA木门818静音日让宜居愿景照进万家
- 聚焦“好房子”新政 首届美好人居生活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 聚焦“好房子”建设实践 2025美好人居生活论坛沈阳启幕
- TATA木门818静音日 解码千万家庭的新静界 重塑美好人居基石
- 解码“静音+”理念 TATA木门以场景革命重构美好人居新生态
- 8.18万元起售,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
- AI创新中心从“空间集聚”到“生态共生”
- 新政下的“好房子”实践:TATA木门以智造力承接居住品质升级需求
- 不止于论坛: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成果落地,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开启普惠新航程